2021年6月,经市政府批准,市应急委印发了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和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总体实施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总体指南》)。
一、出台背景和必要性
(一)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实践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,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,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、成灾之前。市委、市政府领导多次要求,完善首都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制度,提升风险防范能力。2020年,按照市应急委部署和市应急管理工作“四化三体系双基”总任务,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启动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(以下简称风险管理)体系建设。这是本市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首善标准,推进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积极举措和有益探索。
(二)服务保障首都安全发展的客观需求。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,城市运行日益复杂,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,突发事件诱发因素越来越多。北京的特殊地位,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聚焦、放大和关联传导效应。出台《办法》和《总体指南》,有利于引导和推动风险管理向前端、横向以及全链条、全周期、全社会延伸,推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。
(三)探索深化应急管理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、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。《办法》和《总体指南》的出台,为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部门发挥主体优势,系统开展工作提供了制度机制和技术保障。
(四)系统解决风险管理工作问题的现实需要。近年来,本市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深化,各行业领域、各区(管委会)都积累了一定经验,工作机制和标准规范不断完善。但在重大活动综合风险防控中,也暴露和发现了不少问题。例如,缺少体系、标准不一、重评轻防,等等。迫切需要进行系统规划,推动风险管理由专项向综合、由自发向自觉、由零散向系统、由经验向科学、由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。
二、主要亮点
《办法》共5章、32条。共分为总则、职责任务、保障与监督、附则。《总体指南》共包含总则、风险管理工作流程、附则、附件等四部分。
(一)在顶层设计上,建立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体系框架。以办法和指南体系形式,构建了涵盖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事件、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体系,也称“1+1+N”体系。
第一个“1”,指《办法》。提出指导思想、目标原则、工作机制、职责任务,按照风险管理流程,明确了工作重点、方法及要求,回答了“做什么、谁来做、怎么做”等问题。
第二个“1”,指《总体指南》,是风险管理的技术总纲。
“N”是指专项指南体系。按照“分类分级、条块结合、突出重点”原则构建:第一板块针对“条”,设置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事件、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指南体系;第二板块针对“块”,设置适用于市、区(管委会)、街乡、重点功能区的区域综合指南体系;第三板块针对“重点”,设置重要时期、重要设施目标及非常规类指南体系,涵盖重大活动、城市关键基础设施、重点公共场所、多灾巨灾、新兴风险等。
(二)在工作主线上,推动突发事件应对由“事后处置”向“事前防范”转变。一是强调源头管理。明确提出风险管理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经常性、综合性、系统性的基础工作,是整个组织的共同任务。二是强调全周期管理。提出要将风险管理工作贯穿到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行、管理、发展等各环节全过程,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。三是强调科学管理。要求加强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研究,健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规范,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作用;规范风险管理工作的程序步骤,系统分析关联关系和次生、衍生影响,因地制宜,综合施策。四是强调重点治理。要求突出重大风险防控,明确了市级重大风险、市级专项风险的防控原则和方法。五是强调工作目标。要求以有效控制和减轻风险为最终目的,科学确定防控策略和优先次序,合理分配资源。
(三)在机制职责上,建立了综合统筹、分类分级管理机制。完善了市委市政府领导、市应急委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,确立了统一领导、综合协调、分类管理、分级负责、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;明确了市应急委、市级各部门、属地政府(管委会)的职责,厘清不同层级责任主体、监管主体的任务,初步建立了责任体系;明确了组织和人员、资金、科技与信息化、专家和社会力量、监督奖惩等要求。
(四)在组织实施上,规范重构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。提出综合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方法,增强风险控制内容与手段;对标ISO国际标准,将风险管理工作细分为计划和准备、风险评估、风险控制、风险监测、风险预警、风险更新和风险沟通等环节,完善了各环节的方法、内容和要求;提出频危分析、认识度分析、归一化处理等新技术新方法;完善了风险会商、风险沟通、风险监测预警等内容;制定了风险辨识建议清单和通用表格,规范了风险管理报告撰写报审。
三、具体实施
当前,重点抓好四个方面。一是学习培训。市区两级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,逐步拓展到企事业单位和社区。二是体系建设。健全完善四大类突发事件专项指南,编制具体实施细则,逐步建立本市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。三是实践探索。健全工作统筹协调、评估防控、考核奖惩等机制。结合重大活动、重要任务实践,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工作。四是防控重大风险。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规划计划,组织风险源评估和更新,摸清风险隐患底数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,提升风险预判、识别和处置能力。
四、预期效果
利用3年左右时间,全社会风险意识得到强化,制度机制进一步理顺,责任体系得到完善,指南体系基本完备,风险会商实现制度化,重大风险实现台账化管理,风险预警提示范围和精准度得到提高,风险防控精准化取得明显进步,风险管理水平实现整体提升。
附件:
1、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关于印发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》的通知
2、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关于印发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总体实施指南》的通知
3、一图读懂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》、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总体实施指南》
附件3:一图读懂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》、《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总体实施指南》.doc
北京市安全生产联合会@版权所有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院科林大厦A座202-209室 010-84926057 邮箱:alhuiyuan@163.com
京ICP备17059795号-1 技术支持:富源汇丰
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